生产力委员会(Productivity Commission)表示,联邦政府此前不设限的大学生资助名额计划旨在为所有志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澳人提供进学机会,但相关调查发现该计划有成有败。

据澳联社报道,生产力委员会早前对该基于需求的大学拨款计划展开调查,发现尽管该计划为许多对自身能力认识清醒且目标明确的年轻人提供了求学机会,但也不当鼓动了一些最终难以从中受益的年轻人。

2010年,当时工党政府正式实施了该不设限的大学名额资助计划,后来当政的联盟党为了实现财政盈余,将有关资助固定在了2017年的水平,不再按需拨款。

在此期间,攻读学士学位的年轻澳人增加了30%以上。

生产力委员会主席布伦南(Michael Brennan)表示,接受高等教育对许多人来说是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但代价也极其昂贵,不论是对学生本身还是纳税人而言。

工党当时推出该举措的目的是鼓励更多来自弱势地位背景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但生产力委员会周一公布的调查报告指出,尽管来自较低社会经济地位背景的大学生以及成为家中第一个大学生两个类别的人数均出现显著增加,但来自边远偏僻地区以及原住民社区的大学生的增幅极为微弱。

除此之外,生产力委员会提到,这批“额外”学生(即若非政府资助,否则不能入学的学生)普遍存在知识储备不足就贸然求学,在入学后学习表现不佳的状况。

与其他学生相比,这些学生的读写算能力相对较差,辍学率也将近前者的一倍。他们中约半数人的毕业年龄为23岁,成功拿到学位的总人数比例为68%,而其他学生在该项上的数字达80%。

这些学生的求职之路也相对更为坎坷,尽管如此,对那些在校表现优良的人来说,大学教育仍然不失为一项好投资。

虽然此次报告暴露了不设限资助计划的种种不足,但生产力委员会表示,这并不代表拨款固定后的计划更具优势,指出后者覆盖范围窄小、可能不利于鼓励创新和年轻人积极进取的精神。